以评促建 以评促改 以评促管 评建结合 重在建设

我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期次:第15期       查看:133

 

      本报讯(孙帅于沁)5月21日,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见面会召开,我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正式启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组长、天津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钟登华等专家组成员,我校校领导,职能部门院系主要负责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钟登华主持。
  钟登华指出,审核评估是推动高校改革发展、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抓手。审核评估可以用“因校而异、标准引导、问题导向、倡导机制”十六个字总结。因校而异是指审核评估充分体现分类指导的要求,尊重高校之间的差异;标准引导是指把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教师和教学资源条件的保障度、教育质量保障应急体系的有效度、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满意度,作为评价高等学校的标准;问题导向是指审核评估把高等学校改革发展当中存在的问题作为评估的着力点,直面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帮助学校改进工作,提高质量;倡导机制是指通过审核评估,倡导学校建立健全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形成质量保障的长效机制。他表示,专家组将按照审核评估的理念,落实评估方案的要求,在不干扰学校正常教学工作的前提下高质量地完成此次审核评估工作。
  校党委书记周坚表示,专家组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进行全面检查和把脉,这是促使学校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宝贵机会。学校将以此次评估为契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校长杨勇平在题为《适应国家能源战略需求,培养行业特色卓越人才》的报告中指出,60年来,学校探索出了一条行业特色高校卓越人才培养之路。学校秉承责任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强化办学特色,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行业发展,在更好地服务于国家、服务于行业的同时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学校着力培育品德优良、身心健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理论基础扎实、创新意识强、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发展潜力,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能源电力特色鲜明的卓越人才。学校构建“大电力”学科专业新布局,构建了包含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综合素质教学体系在内的“三位一体”的教学新体系,构建了科教协同、校企协同、国际协同“三协同”人才培养新机制,实现了学科专业的拓展和转型,建立了全行业支持学校人才培养的新机制,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显著提升,毕业生的社会认同度大幅提升,生源质量连年攀升,学校成为了国家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基地。
  之后的几天里,专家组对我校展开了全面评估。
  25日上午,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意见反馈会召开。教育部审核评估专家组副组长、清华大学副校长王希勤等专家组成员,教育部教育督导局局长、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主任何秀超,教育督导局副局长、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郭佳,教育督导局、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综合处处长马杰,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院校教学评估处处长刘振天,我校校领导及全体中层正职干部和师生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王希勤主持。
  王希勤介绍了总体考察过程和考察情况。5月21至24日,专家组听取了杨勇平校长报告,考察了新能源动力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热能与动力工程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校内实验室和实践基地;走访了职能部门和院系96次,深入访谈97人次,调阅了41个专业的885份毕业论文及设计、63个专业的3397份课程试卷,听课看课54节,组织了50场次教师学生座谈会;考察了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图书馆、学生活动场所、教室、教学实验室等教学基础设施;考察校外实习基地14个,用人单位3个;召开4次碰头会。
  王希勤代表专家组围绕评估“五个度”标准对学校本科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实效给予了高度评价。专家组认为,学校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探索出一条具有行业特色高效卓越的人才培养之路。学校构建了“平台+模块”的理论教学体系,“四模块”实践教学体系和“四维度”综合素质教学体系,明确了核心课程建设任务,开展了研究型教学方法改革,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工程创新型和工程实践型卓越人才,建成了“三协同”的人才培养新机制,探索“订单+联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启了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培养了知华、友华、爱华的国际本土化人才。学校全面实施“大电力”人才发展战略,着力建设好三支队伍,形成了一支规模稳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并采取多项措施促进青年教师成长。学校大力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广大教职员工爱校爱党爱学生,从严执教,全员育人。学校逐年加大经费投入,坚持教学经费优先,